所以,孩子具有双面性,一面他们是家庭快乐的源泉,另一面则成为家里最沉重的负担,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父母不惜倾其所有,甚至付出毕生的心血。
甘地夫人曾说:“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则。孩子们对谎言或虚伪非常敏感,极易察觉。如果他们尊重你、依赖你,他们就是在很小的时候也会同你合作。”
于是,他每天开着奥迪A6去超市扛鸡蛋,这一扛就是三个月,虽然很辛苦,但好歹自力更生了。
但这个世界上,总有人独辟蹊径,包括在培养和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不走寻常路,这位父亲非但不买学区房,甚至没有让孩子接受应试教育。他将孩子接回家中,自己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为人父母,不是用“父母的权威”去压制子女,逼迫子女服从自己,而是要了解孩子,给予足够的尊重,倾听孩子的声音。
当初,郑渊洁也想让女儿在家读初中,女儿和哥哥恰恰相反,她喜欢读书,喜欢考试,喜欢学校生活,在校园里是一位活跃分子。
不管是大都市,还是二三线小城市,但凡有学生的家庭,没有几个是轻松度日的,甚至从怀胎起,父母们就开始策划孩子的未来,甚至每每讨论孩子的话题时,就会陷入莫名的焦虑和担忧中。
不过最初因为学历低,他工作找得并不顺利,但凭借着“郑式”童话教给他的“只知快乐、不知沮丧”的心态,郑亚旗并没有灰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郑渊洁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他父母对他的教育也很独特,每当他犯错误的时候,父母从不体罚,而是让他写检查,而且每次都不许重样。
郑渊洁就是《童话大王》的作者,他创作出的舒克和贝塔、大灰狼等卡通人物形象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增添了无数乐趣和色彩。
如何正确胎教、购买哪里的学区房、将来学什么特长等等,这些问题会一直萦绕在父母的心头。
原本郑渊洁和所有同龄人一样,到了学龄阶段正常读书,但在四年级的时候,老师让他写“早起的鸟儿有虫子吃”,他偏反其道而行,写出了“早起的虫子被鸟儿吃”。
初听此言,大概很多家长会觉得不可思议,甚至不敢相信,在传统的观念里,接回家不就等于退学?那孩子的一生岂不是毁了?
郑渊洁真正伟大的地方是,他做到了尊重孩子,而且将这项尊重执行得很彻底,但生活有太多父母,只把“尊重”当成一个名字,更多人则以“爱”的名义,替孩子做种种选择。
他如此说,也是如此做的。在家中郑渊洁从不要求孩子们喊他爸爸,就直接呼唤他的名字。
他在家中为儿子打造了一个和教室相似的环境,有些流程都是跟着学校走的,比如每周一都会在家中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
只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他会延续父亲教育他的方法,在儿子小学毕业后将他接回家中,亲自教育,理由是:“应试体系教育,并不适合儿子。”
唯有如此,孩子才会健康快乐地成长,才会养成独自自主的人格,在人生路途中,才有独自应对风雨的能力。
老师让他改正,他偏坚持自己的观点,盛怒之下的老师咆哮道:“郑渊洁,你被开除了。”
当时,郑渊洁的举动遭到了许多亲朋好友的反对,他也曾有过动摇,但最终还是坚持自己的决定。
原来郑渊洁知道自己闯祸,就用小说的形式提前将检讨写好,有些愤怒的父亲看到检讨后,发现了儿子的文学创作潜能,所以才决定自己亲自教育。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直呼其名是大不敬的行为,但其实孩子若真的尊重你、信服你,称呼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如今的郑亚旗,是一个事业有成的进步青年,而当初那些嘲讽郑渊洁将儿子带回家“自己教育”的人,也不得不竖起大拇指,表示很钦佩。
最后想对父母说,若想要孩子有所建树,自己也要有所作为,只有父母足够优秀和自律,才会给孩子带来良好的示范,才能让孩子心悦诚服地,尊重你的意见和教育方式。
三个月后,他得知一家报社招网络技术人员,就前去求职,一开始对方也是拒绝他的。最后郑亚旗现场演练了自己的技术,并翻出自己设计的网页,才应聘成功。凭着勤奋诚实和单纯的童心,不到一年,郑亚旗被提为了网络技术部主任。
为了教育郑渊洁,父亲“以身作则”,比如他要求郑渊洁每天早起,他自己就会准时四点起床。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拿着高标准要求子女,自己却是一个毫无原则的人,不许孩子玩手机,自己却抱着手机不松手;不许孩子看电视,自己却整天守在电视机前追剧。